我們立足本地,放眼全球集團主頁 - 繁體中文
鴻海集團
集團首頁
亞洲
中國大陸
美洲
美國
歐洲
捷克
斯洛伐克
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Porotech 領銜AR智造聯盟 攜手鴻海及產業夥伴亮相 SID 2025加速 AR 商業化!
2025/05/12
Porotech 領銜AR智造聯盟 攜手鴻海及產業夥伴亮相 SID 2025加速 AR 商業化!
[美國聖荷西,2025年5月]——在全球顯示技術的巔峰盛會 SID Display Week 2025,Porotech 領銜「AR智造聯盟」,攜手Foxconn鴻海、Rayprus新煒、GIS業成、Jorjin佐臻等四大產業夥伴,於美國聖荷西McEnery Centre盛大亮相!本次聯合展出將完整呈現 從材料、光機、光學模組、AR 眼鏡到整機組裝與量產的一站式 AR 解決方案,全面推動 AR 技術的商業化進程,讓未來顯示技術真正落地應用。 Porotech 領銜打造全球最完整 AR 供應鏈 Porotech 作為本次展出的核心技術引領者,成功打造業界首個專為 MicroLED 應用設計的8吋製程平台,並實現像素尺寸縮小至 1.25um 的技術突破,充分展現 GaN-on-Si MicroLED 技術的無限潛力。而在推動商用化進程的同時,Porotech 亦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紅光LED產品--SpectraCore™,相較現有紅光不但提升5倍亮度,同時具備超窄光譜以及超高色純度、無論驅動條件如何,紅光波長始終穩定如一,並展現卓越熱穩定性及可靠性。 此役,Porotech攻克MicroLED全彩化的最大瓶頸—紅光效能與穩定性問題,為近眼顯示實現真正全彩打下關鍵基礎。結合Porotech專利的8吋製程平台,實現可量產性,標誌著MicroLED全彩顯示邁向商業化的重大關鍵進展。 紅光一直是微顯示技術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傳統 AlInGaP( 磷化銦鎵)材料面臨效率低、可靠性差等問題,無法實現商業化及消费電子的產品需求。 Porotech 作為業界首家在2021年率先實現 InGaN 紅光商業化的公司,打破了這一技術瓶頸。InGaN 紅光不僅具備高效率與高可靠性的優勢,並與 InGaN 藍光與綠光材料在光電特性上高度一致,有利於單一材料平台的製程整合。然而,InGaN 紅光長期存在波長漂移、半峰寬過大、色純度不佳等技術挑戰。 此次 Porotech 再次領先業界,成功推出一款在亮度、效率與色純度三方面表現出色的 InGaN 紅光產品,為 AR 微顯示應用注入全新動能,也為 MicroLED 全彩化邁出關鍵一步。 在本屆 SID Display Week 展會現場,Porotech 將完整呈現從源頭材料端、晶圓製程、COC(Chip on Carrier)、COW(Chip on Wafer)、LED 晶片製作到最終面板(Panel)應用的強大垂直整合能力,展現其作為 MicroLED 生態系關鍵推動者的關鍵角色。透過與聯展夥伴的深度協作,Porotech 將共同揭示下一代 AR 顯示技術的實現藍圖,為全球業界樹立全新標竿。 Porotech與四大關鍵供應鏈夥伴共同組成最強陣容,讓AR智造聯盟以最完整的解決方案迎接AR產業的爆發: l   Rayprus新煒:高效能AR光引擎模組 Rayprus 展示最新AR光引擎技術,具備高亮度、低功耗與精準色彩控制,適用於最先進顯示技術與光學模組,為AR設備提供極致的影像表現,推動設備小型化與高效能發展。 l   GIS業成:光波導鏡片與光學模組整合服務 GIS 展示先進光波導鏡片與光學模組,實現輕薄化設計,確保清晰成像與寬廣視野,長期與國際品牌客戶合作,為新一代 AR 眼鏡提供完整且高效能光學解決方案。 l   Jorjin佐臻:AR 眼鏡設計製造與專業客製化服務 Jorjin 展示最新 AR 眼鏡實機,不僅展現光學、電子整合能力,更導入了人因工程設計,強化使用者穿戴的舒適性,並提供客製化 AR 設計服務,協助品牌與企業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智慧穿戴設備,推動 AR 眼鏡的多元應用。 l   Foxconn鴻海:從無到有的整機組裝與量產能力 作為全球電子製造巨擘,鴻海承擔「AR智造聯盟」的終極拼圖,提供從零到整機的AR設備完整組裝與量產能力,助力產業夥伴從研發到大規模生產的最後一哩路,讓 AR 產品能夠迅速投入市場。 AR 商業化進入快車道,邀您共襄盛舉! SID Display Week 2025 是全球顯示技術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盛會,AR智造聯盟不僅展示最尖端的技術突破,更展現加速 AR 商業化的決心。Porotech 領軍,鴻海、Rayprus揚信、GIS業成、Jorjin佐臻,共同為AR產業提供最完整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夥伴縮短產品開發週期、降低技術整合門檻,推動 AR 設備從概念走向市場,真正落地應用! 我們誠摯邀請業界先進、技術專家及投資人蒞臨 SID 2025 AR智造聯盟展區,見證 AR 產業的未來! ====展會資訊:SID Display Week 2025==== l   日期:2025 年 5 月13日~15日 l   地點:美國San Jose, McEnery Centre l   展位號碼:1208 「AR智造聯盟」即將引領智慧未來,期待與您攜手共創 AR 新紀元!
2025/05/12
從離島到山區,AI走進偏鄉學校,帶孩子邁向新世界
2025/05/09
從離島到山區,AI走進偏鄉學校,帶孩子邁向新世界
鴻海教育基金會2025偏鄉國中AI研習營開放報名,陪孩子踏出科技第一步【台灣台北–2025年5月9日】被教育部列為特偏學校的南投北梅國中,一名學生在機器人比賽後激動得手不停顫抖:「校長,我的手不聽我的使喚,因為我太高興了!」校長朱珮芬回憶:「他滿臉驚喜,手真的抖到寫不出字。這是他第一次,覺得自己也能像都市孩子一樣,拿下冠軍,登上舞台!」 被列為偏遠學校的台中大安國中,雖然位處偏鄉,但近年來竟然有學生特別跨區前來就讀,「他的父母說他看到我們學校一個亮點,就是有機器人的一個社團。」教務主任蔡啟棠說。 孩子發現自己能贏、學校開始吸引人遠道前來,這些改變,都起因於鴻海教育基金會舉辦的「偏鄉國中AI研習計畫」。 鴻海教育基金會一直致力於推動科技教育,尤其希望弭平城鄉科技教育差距,因此自2021年起推動「偏鄉AI扎根計畫」,每年走訪十所偏鄉國中提供四小時的研習課程,帶領學生透過閱讀科普漫畫與實作自走車入門理解AI原理;之後還特別為孩子們舉辦驗收成果賽,給孩子一個表現的舞台;更輔導支持有意願的學校進一步成立相關社團,讓學生可以透過社團繼續精進學習與參賽磨練。這幾年,隨著「偏鄉AI扎根計畫」的推動,越來越多偏鄉學校看見孩子的學習動機被喚醒、眼神開始有光彩自信,人生的選擇也越來越開闊。 給他們機會,他們就能做到 「我們的學生不是輸在能力,是輸在沒機會。」這是許多偏鄉學校校長與老師共同的心聲。南投北梅國中學生林姿妤在上了鴻海教育基金會提供的課程後說:「我以為AI這種東西只會出現在都市而已,沒想到我們也可以接觸到!」而有機會接觸之後,有學生的天分被發現了,「我們有個學生就是因為有了社團才知道原來他對AI是有天分的,這在以前我們根本不會發現到,因為沒有機會讓他接觸表現啊!」南投仁愛國中黃聖家老師表示。 有孩子天分被發掘了而有很好的表現,也有孩子興趣被激發了,學習態度開始大轉變,南投北梅國中許智揚老師舉例指出:「我們有個學生國一時常常不到校上課,幾乎要中輟,把他拉來參加機器人社團後,他從一個講話不流利的孩子變成可以上台簡報,從對什麼事物好像都提不起興趣的孩子變成在乎每一場比賽,現在就蛻變成了一個成熟開朗、可以帶學弟妹學習的學長了。」 另外,因為鴻海教育基金會提供的一系列支持,南投北梅國中許碧蕙主任也看到孩子在升學與未來就業方向上的改變:「以前很多孩子只會想到餐飲、美容這些方向,但現在他們覺得自己也可以選擇念電機、資訊類科了,讓他們可以有不一樣的人生選擇了。」 讓研習打開孩子對未來的想像 以往對偏鄉孩子來說全然陌生且遙不可及的世界,如今即將熱情迎接孩子踏入!2025年偏鄉國中AI研習營現已開放申請。如果您是偏鄉國中的校長或老師,舉辦研習課程的這四小時,可能就會是您改變孩子一生的四小時,因為他們對未來的想像與對自己的期待都因此而不同了。 誠摯邀請全台偏遠地區的國中,一起讓孩子走近科技、理解科技,從中發現自己的潛能,看到自己更廣闊的未來。 ✦ 申請對象:教育部認定之偏遠地區國中 ✦ 報名截止:114年5月30日(星期五)17:00止 ✦ 課程時間:2025年9~10月間安排(4小時,含實作+漫畫教材導讀) 讓孩子「相信自己做得到」,從您的申請開始 一堂課,讓孩子第一次接觸AI; 一場研習,讓師長看見學生的熱情與潛力; 一封申請信,將是孩子邁向未來的一個轉捩點。 您來申請,我們來支持,孩子的夢想,就從這裡開始動手實現。 🔗簡章與報名方式: https://www.foxconnfoundation.org/plan/aicamp/圖:2025偏鄉國中AI師培營來自全台各地偏鄉國中老師齊聚一堂,為今年課程預做準備。圖:宜蘭南澳國中參與2024偏鄉AI研習營圖:南投鳳鳴國中學生參與2024偏鄉AI研習營,開心學習,展現對科技的熱情。圖:嘉義義竹國中學生參與2024偏鄉AI研習營,體驗自走車組裝與程式設計。圖:綠島國中學生參與2024偏鄉AI研習營,在動手操作與團隊合作中體驗科技的樂趣。圖:南投仁愛國中學生積極參與AI賽事,展現實作能力與學習成果,榮獲多項佳績。圖:南投北梅國中學生在AI挑戰賽中全力以赴,靠著努力與創意完成自走車任務。
2025/05/09
康聯與研究團隊以AI預測結核抗藥性模型 登上ESCMID 2025國際舞台
2025/05/05
康聯與研究團隊以AI預測結核抗藥性模型 登上ESCMID 2025國際舞台
2025年5月,台灣 — 健康服務生態圈的領航者康聯生醫 (6665) 宣布,與研究團隊運用質譜分析搭配機器學習技術,成功開發出能即時預測結核分枝桿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MTBC) 對 Rifampicin 抗藥性的 AI 模型,並受邀於歐洲臨床微生物與傳染病學會 (ESCMID Global 2025) 大會上發表研究成果,展現台灣在 AI 抗藥性分析領域的研發實力與國際影響力。 該AI研究由康聯生醫與國家研究單位合作開發,並結合芮弗士醫事檢驗所的臨床資料與質譜平台資源,研究團隊以「Predicting rifampicin re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with a machine learning based MALDI-TOF MS approach」為題,獲選進入大會專場發表(AI tools empowering AMR prediction in WGS and MALDI-TOF)。此為本屆極少數入選並針對質譜與AI抗藥性預測進行深度探討的研究之一,透過本次研究成果,期望建立能快速提供臨床用藥建議的AI預測工具。 結核病在台灣仍被視為具高度傳染性且需長期追蹤管理的重要公共衛生議題,尤其抗藥性結核菌的出現,使臨床治療難度持續提升。對此,康聯生醫董事長黃英士表示:「我們透過與產官學界夥伴的密切合作,運用AI與質譜整合技術,希望能讓臨床醫師在治療早期即獲得可信的預測資訊,加速用藥決策、降低抗藥風險。這次受邀於ESCMID發表,是台灣AI醫療技術邁向國際的重要里程碑,我們也期待未來能推向臨床應用,真正造福病人。」結合質譜與AI,預測模型縮短診斷時程三週以上 依據疾管署資料, 2024年台灣仍有6,222人確診結核病,顯示該病仍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且抗藥性帶來的治療挑戰不容忽視。治療主要依據之傳統藥物敏感性試驗(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DST)仍需至少28天,可能導致臨床治療時程冗長或延誤。為此,團隊以MALDI-TOF MS質譜資料搭配機器學習演算法建立預測模型。當結核分枝桿菌經初步培養並完成質譜分析後,AI模型可於1分鐘內完成預測運算,預計較傳統藥敏試驗流程提前3週以上提供參考結果,協助醫師儘早制定治療方案。根據研究結果,模型預測曲線下面積(AUC) 高達 98.45%、準確率 91.96%,顯示高度臨床應用潛力。 該模型使用 Bruker 質譜儀,具備完整保留訊號能力,有助模型學習細微抗藥性變化。模型訓練採用188株菌株進行交叉驗證,並透過 Extreme Boosting 演算法達成最佳預測效能。此外,團隊亦針對不同醫檢師與批次進行訊號標準化處理,確保未來臨床部署的穩定性。未來將以此研究為基礎,評估導入軟體醫療器材(Software as a Medical Device, SaMD)法規流程,推動AI預測模型朝向臨床實用化邁進。 此技術不僅呼應世界衛生組織「2035終結結核病」的全球行動目標,也為抗藥性防治策略提供創新突破。康聯受邀於ESCMID Global 2025國際年會發表,展現出台灣在智慧醫療與抗藥性診斷領域的技術成熟度與研發潛力,也為未來走向國際合作與臨床應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更多資訊請參考 https://www.healthconn.com/
2025/05/05
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前瞻研究成果 獲Nature Communications接收發表
2025/04/29
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前瞻研究成果 獲Nature Communications接收發表
量子電路優越性重大突破 證明淺層量子電路的能力超越既有理解【台灣台北–2025年4月29日】全球最大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旗下,鴻海研究院(Hon Hai Research Institute, HHRI)量子計算研究所最新量子計算研究成果再傳捷報,〈Unconditional advantage of noisy qudit quantum circuits over biased threshold circuits in constant depth〉近日獲全球頂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接收發表。圖一:各種電路模型之間的關係以及該電路模型能有效計算的問題。本次研究成果成功找出一類問題“ISMRP”可以被淺層量子電路有效計算,但是無法被多項式規模的經典偏閾值電路 bPTC0(k)電路有效計算,因而證明淺層量子電路的優越性。 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謝明修、研究員Leandro Mendes,以及博士實習生Michael de Oliveira,攜手英國劍橋大學計算機系,在量子計算與量子電路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在學界上許多「量子優勢」的展示仍依賴特定的計算假設,並面臨實驗結果驗證的挑戰。此外,隨著經典演算法與機器學習技術的穩定進步,如何在理論上與實踐中明確證明量子優勢,也成為一個不斷變動的目標。 在論文中,研究團隊無條件地證明了,量子電路的計算能力超出先前所認知的範疇。研究成果具體地證明,多項式規模的經典偏閾值電路(biased threshold circuits)也無法解決某些可由常深度、局部量子邏輯閘構成的量子電路所能解決的問題,即便量子電路在全互聯(all-to-all connectivity)架構下存在噪音,這些量子優勢仍然存在,證明了未來實用潛力。此〈Unconditional advantage of noisy qudit quantum circuits over biased threshold circuits in constant depth〉研究成果,近期獲全球頂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接收發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 Google Scholar Metrics 的所有被索引的會議與期刊中,其 h5-index 指標排名高達 375,位列全球第 5 名,展現其在學術界的卓越影響力。 鴻海研究院此次的技術突破,將為台灣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關鍵影響力,也證明鴻海在量子計算領域的持續耕耘投入,已經累積相當卓越的技術能力。鴻海研究院將繼續致力於量子計算的研究,為全球技術創新和產業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備註: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 16, Article number: 3559 (2025). DOI: 10.1038/s41467-025-58545-4 〈Unconditional advantage of noisy qudit quantum circuits over biased threshold circuits in constant depth〉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8545-4?utm_source=rct_congratemailt&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oa_20250415&utm_content=10.1038/s41467-025-58545-4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約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2024年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 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5/04/29
讓夢想頻率被世界聽見 鴻海教育基金會榮獲聯經人文企業獎
2025/04/28
讓夢想頻率被世界聽見 鴻海教育基金會榮獲聯經人文企業獎
「獎學鯨」計畫八年耕耘讓弱勢學生的人生多一種可能【台灣台北–2025年4月28日】鴻海教育基金會以長期推動的「鴻海獎學鯨」計畫,榮獲第二屆聯經人文企業獎「社會關懷獎—卓越獎」。該獎項由聯經出版與聯經基金會設立,肯定致力實踐人文精神與社會關懷的組織。主辦單位指出,鴻海教育基金會長年扶助清寒學子,兼具規模、深度與制度設計,展現人文關懷的行動力。 鴻海教育基金會自2017年起開辦「鴻海獎學鯨」計畫,目標為協助家境清寒但有志求學的學生能持續升學、不因家貧中斷學業,以讓這些清寒學生有朝一日能靠教育脫貧。計畫開辦至今,已投入逾3.3億元,幫助超過一萬名國小至碩博士學生,2025年預計再發出獎助學金4,300萬元,支持2,000位以上學子穩定求學。計畫採多元補助方式,國小至高中由學校提報與代管經費,大專以上學生則可自行申請,補助金額最高達五萬元。 不同於傳統獎助學金僅止於金錢補助,鴻海獎學鯨強調系列支持,從「贈送魚」到「提供釣竿」再到「串聯資源」。基金會為大專與碩博士得主舉辦實體成長營,課程涵蓋理財、創業、心理素養與AI應用等實務內容;國中小與高中學生則透過激勵分享會為孩子建立信心。歷屆得主也可加入Facebook與LINE社群,形成跨校跨科的人脈支持圈,互相交流與扶持。 同時,基金會更與鴻海集團及多家知名企業合作,包括鼎泰豐、雲朗觀光、一之軒......等,提供獎學鯨得主優先面試機會,讓得主有更多機會登船啟航,將教育扶助延伸至就業支持。 由於鴻海「獎學鯨」的取名,一方面是符合「鴻海」的意象,一方面也是因為傳說有種鯨魚的聲音頻率難以被同類察覺,但仍奮力發聲,希望被世界聽見」,因此在頒獎典禮上,基金會執行長汪用和指出:「對這些清寒家庭而言,貧窮不是形容詞,而是每天都在經歷的現在進行式。我們希望這些經濟艱困的孩子,不會因為家境而限制了發展,希望他們能破浪前行、勇敢逐夢。」她也呼籲更多企業加入支持行列,與基金會一同給予這群抗壓性強、堅韌努力的得主更多的發展機會。 多年來,鴻海獎學鯨改變了許多學生的命運,有人因得到獎學鯨得以暫停打工、專心學習考取研究所後,現在在人人稱羨的大企業工作,也有人被迫離開育幼院必須自立生活時,就是靠獎學鯨挺過疫情困境,也有人因為受到獎學鯨的肯定而重拾自信,成為了企業了中堅幹部......,這些真實的一個個人生被翻轉的故事,是鴻海教育基金會持續前行的動力。 此次獲獎,是對鴻海基金會理念與實踐的肯定,也彰顯民間力量在推動教育平權上的重要角色。未來,基金會將持續陪伴更多孩子勇敢前進,期盼讓每一個夢想的頻率都能被世界聽見。
2025/04/28
2025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 鴻海智慧電動車平台蓄勢待發
2025/04/23
2025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 鴻海智慧電動車平台蓄勢待發
結合CDMS商業模式持續輸出 旗下MODEL B、MODEL C、MODEL T皆已同海外客戶合作【2025.04.23 臺北訊】「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覽會」今起至4月26日於南港展覽館一館舉行。作為本年度最大規模參展廠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展示一系列智慧電動車平台相關產品,以行動支持電動車國產化!不僅秀出最新電動乘用車款MODEL B、MODEL C北美版、MODEL D,也展示一系列自主研發,並結合AI技術的三電零組件,包括乘用車固態電池、電控、碳化矽(SiC)元件以及充電系統等,未來將結合集團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商業模式,持續推向海外市場。 為回應國內外廣大鴻海電動車友們的殷切期盼,今年車電展也首度舉辦車友交流會!活動於4月24至26日期間進行,共三個場次,分別是「MODEL B設計美學與創新風格」、「電動車x拉力賽的熱血故事」以及「n⁷ x Life 實戰分享」。車友反應相當熱烈,開放報名後即全數額滿!此外,本次展覽期間,已有上百位、客戶、投資人報名組團觀展。 臺灣區電子電機同業公會監事召集人、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圍繞在集團CDMS商業模式,集團智慧電動車平台在海外的佈局陸續開花結果,包括旗下MODEL B、MODEL C以及電動巴士MODEL T皆已跟海外客戶有所合作,期待透過我們的努力,讓臺灣成為全球電動車產業最信賴與可靠的夥伴!」 本次參展,在整車方面,集團自主研發的MODEL C在動力、空間、OTA等皆有優異表現,在國內受到車主好評同時,也與海外客戶合作推出北美版本;跑格風格的MODEL B,具備亮眼造型設計、優異操控與動力性能,獲得海外客戶高度青睞,兩款乘用車將於今年陸續推出;MODEL T自2022年量產,且取得電動巴士國家隊資格,並在國內多縣市運營,近期也啟動海外客戶合作案,預期2027年可望海外市場亮相。 電池國產化進程上,位於高雄和發工業園區的「鴻海科技集團高雄電池中心」已正式進入量產,並已出貨提供國內車廠測試使用,後續將推出商用與家用的國產化儲能電芯。本屆AMPA現場也有展示AI商用儲能系統,演繹相關應用。 集團也持續推進AI技術與電動車平台的結合,電控平台在今年展示結合AI技術,採用高效能自動駕駛控制器,並搭載先進演算法,支援L3級別ADAS(NOA),讓駕駛輕鬆應對高速公路駕駛與變道等複雜場景。 此外,電驅系統也透過AI輔助電機設計,提供最佳化的產品設計與性能,加速設計階段時間10倍以上,並同時提出最佳功率電機設計;兩輪動力系統透過AI輔助電機設計,使用自粘式矽鋼片,提升電機效率與NVH性能,進一步以自動焊接提升產品一致性與可靠度。 充電系統部分,鴻海同步推出Binoki直流充電樁與Tarovine 交流充電樁兩款電動車充電設備,滿足企業與家庭全方位需求。Binoki支援雙槍輸出與動態負載分配,OCPP整合、效率高達95%;Tarovine 則主打智慧家庭充電,具備WiFi/乙太網路、即插即充、RFID/NFC認證,最高輸出11kW、效率高達99%。 兩機皆通過CNS與IEC認證,具備IP55防護與多重安全機制,穩定耐用。鴻海以創新技術驅動綠能未來,打造更智慧、更安心的充電體驗。 集團的SiC晶圓代工平台已取得IATF16949車規品質系統認證,本次展出SiC磊晶、MPS以及MOSFET製程平台。集團能提供客戶完整的SiC代工服務,滿足EV、AI等不同的功率應用需求。 同時,現場也展示電動車電驅動SiC 功率模組、車用智能保險絲模組、BMS電池電流量測模組、車用照明模組等,強調高功率模組、高可靠與智慧保護設計。具備台灣本地垂直整合能力,從晶片、模組到系統方案皆可支援,協助車廠加速電動化發展。 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逐漸發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排名全球第一,市占率超過四成,範圍涵蓋消費性電子產品、雲端網路產品、電腦終端產品、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全球員工總人數季節性高峰約九十萬人,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 鴻海事業版圖遍及全球,橫跨三大洲,以臺灣為中心,延伸發展到中國大陸、印度、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美國、巴西以及墨西哥等區域,在逾20個國家及地區都有生產及服務據點。 2024年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2019年,鴻海榮獲《富比士雜誌》(Forbes)全球百大數字公司第25名。此外,鴻海也是台灣唯一連續七年(2018~2024)獲得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百大創新機構 (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的民營企業。 近年來,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2025/04/23
鴻海虎躍總部綠能發電增18倍 再攜社區推動資源生態循環
2025/04/22
鴻海虎躍總部綠能發電增18倍 再攜社區推動資源生態循環
空中農園導入NbS系統 蚯蚓成最佳助手 咖啡渣提供在地小農堆肥使用【台灣台北–2025年4月22日】全球最大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 積極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近年來持續優化全球各地園區環境,並以新北市土城虎躍集團總部為示範據點,打造結合自然與科技,兼具生態、環保和減碳效益的「智慧綠色生態屋頂花園」。廠內產生的咖啡渣,也轉廢為寶,提供給在地小農進行堆肥使用,建立社區資源生態循環。已有超過30年歷史的土城虎躍總部,作為集團日常營運及客戶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重要據點,其頂樓太陽能系統自2023年10月完成升級改造,採用更高效的太陽能模組,裝置容量由63.6 kwp 擴充至716.9 kwp,首年發電量約達84.9 萬度,增加18倍,可提供廠內所有照明用電,每年減碳約419噸。搭配的太陽能監控系統,即時取得太陽能模組及逆變器運行、發電量、天氣、日照度等大數據資訊,並呈現環境貢獻度,如減碳量等環保數據,讓同仁了解公司在淨零路徑上所做的努力,作為內部教育訓練的重要一環。虎躍廠屋頂的綠能改造,特別採用棚架式太陽能系統,太陽能模組挑高設計,最低點仍有2.3公尺,保留可讓員工休息行走的步道;再由集團總務團隊種植可食地景,打造空中友善農園,讓同仁參與栽種與採收蔬果,至今陸續生產百香果、草莓、番茄、九層塔等,現在的屋頂已成為員工在廠區休息放鬆的熱門場所。透過屋頂太陽能板及植被全覆蓋,同時降低大樓吸熱溫度,有效降低了空調耗電。而為使廠內廢棄物有更好的處理與轉化方式,於空中農園導入NbS(Nature-based Solutions)系統模組∶引進紅蚯蚓消化廠區內的枯枝落葉和生廚餘,並將其產生的蚓糞土,回用於農園,形成有機肥的天然閉循環生態系;對於廠內每個月產生多達317公斤的咖啡渣,亦轉廢為寶,提供給土城區小農進行堆肥使用。「世界地球日是我們的年度自我檢查點及起點,而不是終點」鴻海科技集團洪榮聰環保長進一步表示,「循環經濟為集團環境面向的兩大核心策略之一,我們不只『閉環自給』,還擴至廠外進行『外循環』,強化與廠區所在地組織連結。未來,我們也將透過產學合作,進一步評估常見廢棄物,如咖啡渣的再利用形式,擴大落實集團對於社會與環境的承諾,持續推動『永續經營 = EPS+ESG』的理念」。鴻海科技集團中央總務梁立信資深處長表示,「虎躍總部作為集團綠色永續的示範場域,我們採用電動巴士進行上下班與白天的環廠接駁,並設置充電樁等配套措施;同時,藉由降低一次性塑膠使用來源頭減廢、廚餘回收、使用在地當季食材,打造綠色餐飲,讓虎躍員工餐廳於去年獲得環保餐廳認證;未來,我們也將逐步推廣至土城與台灣其他廠區,為員工提供更友善、更環保的工作環境。」作為鴻海內部環境教育訓練示範據點,鴻海虎躍除頂樓各項設施有設立展示看板,五樓也設立展望臺告示牌,介紹周邊的溼地等生態自然環境,及臺北盆地周邊的林口臺地及觀音山等地形地貌。總部1樓大廳建有植生牆,並且展示以營建廢棄物經3D打印製成的鴻海Logo,配合藻礁與永續海洋計畫看板,打造出一個小型的生物多樣性教育場所;餐廳設立的UL2799零廢認證看板與兩台環保資訊宣導電子看板也讓員工用餐休閒時,可同時獲知集團永續作為,將環境教育融入日常工作與生活,建構集團整體的環保與減碳文化。
2025/04/22
鴻海研究院第四代半導體應用新里程碑 跨國合作下世代電晶體關鍵技術
2025/04/17
鴻海研究院第四代半導體應用新里程碑 跨國合作下世代電晶體關鍵技術
基於β-氧化鎵的金屬氧化物場效電晶體引入AlGaO間隔層技術 大幅提升性能 秀高功率元件應用潛力【台灣台北–2025年4月17日】鴻海研究院(Hon Hai Research Institute, HHRI)半導體所與陽明交通大學及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進行跨國合作,投入第四代半導體的前瞻研究,近日已在衛星通訊及高功率元件領域取得顯著突破!近期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 Advances》以及《ACS Applied Electronic Materials》,深獲學術界與產業界肯定。 第四代半導體指的是超寬能隙(Ultra-Wide Bandgap, UWBG)半導體材料,如鑽石、AlN、β-Ga₂O₃。相較於前三代半導體,它們具有更寬的能隙(bandgap),通常大於 3.4 eV,使其在高功率、高頻、高溫環境下表現更優異。第四代半導體可應用於電動車與快充技術、高壓電力設備、太空與航太科技。 鴻海研究院半導體所所長暨陽明交大講座教授郭浩中所長與半導體所蕭逸楷博士及半導體所研究團隊,攜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洪瑞華講座教授研究團隊及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微電子中心主任Xiuling Li教授研究團隊開展前瞻研究合作,首次成功製作出具備β-Ga₂O₃/(Al₀.₁₃Ga₀.₈₇)₂O₃結構的橫向場效電晶體。研究團隊透過優化β-Ga₂O₃的厚度和摻雜濃度,實現了高開態電流(Iₒₙ)、低開態電阻(Rₒₙ)以及高達10⁷以上的開關比,展現出優異的二維電子氣(2DEG)特性。 研究團隊從材料特性與製程研發角度出發,探討氧氣流量對MOCVD成長的β-Ga₂O₃異質磊晶層及其增強型MOSFET性能的影響,研究發現增加氧氣流量可適時降低氧空位比例,改善結晶品質並減少鋁擴散,提升熱穩定性與元件特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採用高摻雜β-Ga₂O₃/(Al₀.₁₃Ga₀.₈₇)₂O₃結構的元件,可提升近70倍的飽和電流(Iᴅ,ₛₐₜ),並與增加一倍的崩潰電壓。這些突破主要得益於AlGaO層有效降低漏電流密度並促進2DEG形成,為高功率應用的實現奠定基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洪瑞華教授表示:「β-氧化鎵因其超寬能隙(4.8-4.9 eV)和高崩潰電場強度(8 MV/cm),在高功率電子元件領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我們的研究不僅提升了元件的電流驅動能力和耐壓性,更透過精確的成長參數與結構設計,為未來產業應用開闢了新道路。」 鴻海研究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郭浩中進一步指出:「此項技術的突破展現了鴻海在半導體領域的深厚研發實力。我們很高興與陽明交通大學合作,將學術研究轉化為產業應用潛力,特別是在高壓、高頻元件的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這項成果將為通訊及高功率等領域帶來深遠影響」。蕭逸楷組長則補充:「模擬與實驗數據的高度一致性,證明了我們在材料與元件設計上的精準掌握,這對於後續技術轉移至量產至關重要。」圖一、在 Ga₂O₃金屬氧化物場效電晶體(MOSFET)中引入 AlGaO 間隔層。研究成果顯示 AlGaO 作為緩衝層可改善器件的性能,例如提升載子傳輸特性、降低漏電流或增強擊穿電壓。研究成果引入AlGaO層誘導2DEG形成,先使用TCAD模擬證實AlGaO層引入後的能帶彎曲與2DEG形成,模擬結果與實驗數據高度吻合;再結合實驗驗證利用MOCVD技術在藍寶石基板上成長β-Ga₂O₃磊晶層,製作出橫向場效電晶體(FET)。透過引入β-Ga₂O₃/(Al₀.₁₃Ga₀.₈₇)₂O₃結構,優化厚度和摻雜濃度成功提升元件性能提升電流並降低漏電流。圖二、β-Ga2O3 磊晶結構示意圖:(a)傳統結構(無AlGaO間隔層),(b~d)引入2DEG結構與磊晶層不同摻雜濃度及厚度。此架構清晰呈現結構變異對2DEG形成的影響,是論文探討性能優化基礎,凸顯AlGaO層的重要性。本項研究在第四代半導體領域取得顯著突破,為未來通訊技術和高功率領域應用奠定了基礎。研究團隊未來計劃進一步優化改善β-Ga₂O₃的結構設計與製程技術,為全球高功率電子產業注入新動能。 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約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 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5/04/17